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释放重要信号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让古老的中医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新通报!8人被...
张伯礼:“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
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
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自明年元旦...
中方办宴,普京与中方高层并排入场,...
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
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驱动高水平对外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
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由“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主管。由《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主办。由国源智库国际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联办。
本网编委会,是由国家部委领导和公检法系统专家,新闻媒体行业资深人士组成。
本网以立足政法,宣传法制。弘扬正气,鞭挞丑恶。
开阔视野,警策人生。刊登各类法学理论,探索依法治国。本网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政法,纪检,监察,律协等相关部门协作;新闻信息互传联动。
办公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
投稿邮箱:f z l b w l @163.com

 

本网站声明
本网信息员闫海生,编号为:fzxwbwoo16号,采编证丢失,特此声明公告作废。
《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2019年6月1日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史子龙:永远在路上的记者
 发布时间:2023/10/19 浏览次数:1168

本网讯:李富

  今年9月,系列报道《记者调查·羊皮去哪儿了?》荣获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作品的题材深刻反映了内蒙古羊皮产业现状的调查类新闻报道,更加接近民生,通过记者深入采访羊皮的行情走向,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思考,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作为获奖者的史子龙,无疑是对他20年职业生涯最好的勉励与褒奖。


史子龙说:“感谢我的团队。作为媒体人,能够获得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项,这是对我的肯定与鞭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获奖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责任和努力的开始!”


坚守初衷担当使命
  史子龙今年45岁,任赤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外宣部主任。2001年,他从内蒙古广播电视学校毕业后,来到内蒙古电视台东部区记者站做了一名新闻记者,在日复一日的新闻采访中,他渐渐爱上了记者这个神圣的职业。
  对新闻事业的专注与热爱,让他在20年的时光中毅然选择了坚守。从繁华城市到偏远乡村,从国家大事到百姓民生,在会议现场,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矿难一线,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20年来,他凭借对新闻的热爱,练就了一名优秀记者过硬的“内功”。他深入基层采写的《小天鹅我为你守候》《辽上京考古新发现》《搬迁路上》等200余篇稿件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奖励,受到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好评。
  史子龙说,唯有练好脑力,才能让新闻有立场;练好脚力,才能让新闻接地气;练好笔力,才能让新闻有温度;练好眼力,才能让新闻有故事。传播好党的方针政策,挖掘身边好故事,创作出更多让群众共鸣、接地气的新闻作品。这是一名新闻记者的职责和使命。
  史子龙总在奔忙,新闻总是牵动着他行动的方向。“你见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银屏上;你见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为时代留影,为奋斗者喝彩。20载纸笔春秋,史子龙在镜头的画面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人们对好记者的认知,他终因在新闻事业上的不凡表现和卓越贡献,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2004年,风华正茂的史子龙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内蒙古电视台驻赤峰记者站从事新闻采访工作。由于勤奋上进、机敏好学,史子龙不但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而且与同事关系相处融洽,期间共采写新闻稿件500余篇,令领导刮目相看。五年历练,史子龙加强了与省级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也为其今后新闻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08年,因工作需要,史子龙担起了赤峰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外宣采访的重任。承载着职业光荣与梦想,在承担外宣采访任务期间,史子龙迎霜傲雪、图强争先,敢于担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崇高的职业操守,忠实地记录下历史的每一个瞬间,为赤峰新闻人树立起了风尚的标杆。


突发事件临危不乱
  作为外宣工作的主力,这些年,每每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人们总会发现史子龙的身影。2008年6月16日,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当巴林左旗碧流台镇漫撒子沟门村4名操作人员被困深山命悬一线时,史子龙就和这个日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6月16号晚上7点,天还没擦黑,史子龙接到了巴林左旗碧流台镇飞机坠毁的消息,当时史子龙正在和家人吃晚饭,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接到采访任务,所以他24小时都是开机的。
说走就走,哪怕半夜赶路。随后,史子龙连夜坐车赶往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从赤峰到巴林左旗行程270公里,由于当时导航系统不先进,黑天时迷了路,几经辗转,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史子龙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记者,当时这架飞机机头严重受损,左侧机翼断裂,整个飞机悬在半山腰上,螺旋桨仍在旋转,史子龙甚至听到了废墟里传来的阵阵手机铃声。
这种场面,史子龙经历的不多,但他却保持了少有的镇定。考虑到深山不便于寻找,出完现场后,史子龙电话联系了相关人员,并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准确路线。在史子龙的配合指引下,当地政府、公安、消防、安监人员迅速赶到了现场,为抢救被困人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为了将所采新闻第一时间传给央视和内蒙台,一切处置妥当之后,当天中午,子龙拖着疲惫的身躯立即赶到巴林左旗电视台,制作并回传了即时消息,那时他已经一夜没有合眼了。当天晚上,两大台相继播出了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台镇飞机坠毁事件的消息。
  史子龙说,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头脑清醒、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妥善引导,为救援调查赢取时间。
  就在从巴林左旗返回赤峰的途中,又一件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从天而降。
  由于巴林左旗遭遇强降雨,位于左旗境内的集通铁路沙力河大桥因受上涨河水冲刷,一根桥墩下沉2米,导致集通铁路交通中断。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两列客车上的千余名旅客得以安全转运。
  史子龙随之对看到的情况进行了如实报道。从抢修到通车全程跟踪,靠了一周时间马不停蹄地做了几集系列报道,准确迅速及时传往内蒙台。这个系列报道,起到了反映真相、安定人心的良好效果。
  以天下、社会为己任,以好稿、精品为目标,史子龙手中的笔犀利而又谨慎,他所采写的稿件既能在当时引起反响,事后又能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检验。
迅速传递温暖的话题
  一年一度的内蒙古自治区“两会”,自然少不了史子龙的身影。作为随团主力记者,他已跟随报道了六年。紧张而又忙碌的采访中,史子龙主要负责赤峰代表团新闻采访回传。按照会议程序,当天上午开幕,下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为了保证当天新闻及时回传,史子龙中午顾不上吃饭,聚精会神地编辑文字和画面,及时高效地将赤峰代表委员的精神风貌和热议场景发往内蒙台和赤峰台。第二天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新一轮的协调采访工作。
  “两会”期间,史子龙提前找到会务组了解议案做足功课,并三番五次跑到代表委员驻地等候沟通,有时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面对这些,史子龙毫无怨言。由于每年“两会”期间,史子龙都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和难以消解的压力,所以他每次从呼市回来都会掉十几斤秤。
  2017年全国“两会”,牵动亿万国人的心。赤峰广播电视台精心部署,派出以史子龙为首的主力记者团,配合“两会”进行会下宣传报道。
  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与赤峰市全国人大代表、松山区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现场互动,并告诉她有机会一定会到赤峰,这让小庙子村一下子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为了把这次“两会”报道好,接到任务后,记者们分赴各个基层点,史子龙则来到赵会杰家乡小庙子村进行蹲点采访。他绞尽脑汁地策划选题,就想通过镜头展示老百姓的所想所盼和国家新策如何落地。3月5日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现场对话的消息在媒体上迅速传播,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庙子村。总书记的关怀奔向田间地头,振奋了这个正在发展道路上奋力奔跑的小山村,村民们热泪盈眶地扭起了大秧歌,“我与总书记在一起”,瞬间成为村民们最温暖的表达,整个小庙子村沸腾了。眼前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史子龙,如何将这种温暖的感受表达出来记录下去,成为蹲点记者的当务之急。史子龙灵机一动,他以药材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大户手机自拍美好生活的方式欢迎总书记的到来,新闻播发后好评如潮。
  为了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第一时间传达给基层干部群众,史子龙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草原学习轻骑兵第一小分队赵会杰的宣讲情况,并在《内蒙古新闻联播》头条播出。
  不分昼夜蹲采访,千方百计找素材,“两会”期间,史子龙先后6次到小庙子村蹲点,采访了村中50多名男女老幼,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的所思所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累计拍摄素材20多个小时。
  一次次的策划,一稿稿的创作,一遍遍的制作,每一个镜头,每一段解说,都凝结着台领导和主创人员的心血和汗水。片子播出后,受到民众和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为这次“两会”宣传报道,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短短20天之内,史子龙积极配合上级媒体,策划拍摄了《我与总书记在一起》《内蒙古:落实新要求 开创新局面》两条重量级新闻,并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这在全国地市级对外宣传也是少有的。期间,总共在央视新闻联播、内蒙古新闻联播、赤峰新闻等栏目播发新闻20多条。为此,赤峰广播电视台在3月29日《赤峰新闻》播发新闻特写《我与小庙子村在一起》,专门对此次宣传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史子龙进行了专访。

  从2012年“两会”到2017年“两会”,六年来,史子龙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没有造成一次新闻采访失误。每年“两会”期间,基本保持向《赤峰新闻》每天回传一条、向内蒙古电视台回传30条的记录。


喝彩留影新时代
  20年来,史子龙的足迹遍布了赤峰的山山水水。从繁华城市到偏远乡村,从国家大事到百姓民声,在会议现场,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矿难一线,都留下了子龙不倦的身影。跟踪追击,明察暗访,透视社会现象,勇揭事实真相......常年奔波在采访一线,子龙总是第一个被晒得皮肤黝黑,而他却总是欣慰地说,自己是第一个看到大地变绿的人。
  出好报道,传好声音,做好记者。史子龙深深地知道,他手上的摄像机,不仅是400多万赤峰观众的眼睛,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走遍万水千山,走过酷暑严寒,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给人民群众,他是时代的声纳。与农牧民兄弟般围坐炕头为其答疑解惑;为家中惊现“羊宝”的村民联系鉴宝专家;为发明万能犁的农民奔走企业;为“松山区智能节水”推广经验......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他是敬业的好记者,也是人民的勤务员。用良知感受世间冷暖,他用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催生出温暖感人的力量。
  别人把新闻当成职业,史子龙却把新闻事业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看来,新闻不仅是兴趣爱好,更是责任、使命和担当。
  2005年、2006年、2007年,史子龙连续三年荣膺“赤峰市对外宣传先进个人”;电视系列报道《五公里的搬迁路》,荣获2016年度“内蒙古新闻奖”二等奖;报道《营改增: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结构转型》荣获2016年度“宣传内蒙古奖”二等奖。由于业绩突出,史子龙多次获得赤峰市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表彰和奖励。
  岁月流转,时光变迁,使命依旧、责任依旧、信念依旧。“荣誉就是我头顶上的一个光环,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陶醉其中定会黯然失色,加倍努力才能熠熠生辉。”在备感荣耀的同时,史子龙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用笔墨记录时代脉搏,用真情书写为民情怀。记者需要抱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做新闻,“打造精品”始终是我的新闻职业目标;“遇事迎难而上,坚持和努力才能成功”——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史子龙这样说。“为时代留影,为奋斗者喝彩。”新征途新挑战,史子龙奋进的脚步不会停歇。责任在肩知使命,无须扬鞭自奋蹄。勇攀高峰,与时代同行——因为,当我们看不到他的时候,他和他的新闻正在路上!


 
人民网 |  中国网 |  新华网 |  中国新闻网 |  新京报 |  中国法学会网 |  中国政法大学网 |  民主与法制网 |  最高检察院网 |  最高法院网 |  公安部网 |  司法部网 |  国务院法制办网 |  国家新闻办网 |  中央宣传部网 |  中国网 |  中央台央视网 |  光明日报 |  经济日报 |  人民法治 |  记者观察 |  中国反腐法治网 |  北京天一堂医药科技研究院 | 

关于本站 - 广告刊例 - 战略合作 - 区域代理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法制新闻联播网 
主管单位: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   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   主办单位: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  京公网安备1101110212025号

版权所有:北京五湖四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制新闻联播网   投稿邮箱:
fzlbwl@163.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财富广场写字楼501室